新闻快讯

News Flash

> 新闻中心 > 新闻快讯

中建咨询参编的《零废零碳工业园区建设指南与评价体系》发布

发布日期:2025-06-06 【字体:

2684ff474fe6828881fca30a91655d4.jpg

  5月21日,由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社会治理研究院(以下简称ESG研究院)联合中建西南咨询顾问有限公司、TÜV莱茵大中华区  、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共同编制的《零废零碳工业园区建设指南与评价体系》(以下简称《指南》)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正式发布。

  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凌文,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轻工处副处长朱蕊,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环境社会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尹海涛,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姜文宁,中建咨询党委书记、董事长韩扉出席发布会。发布会上,中建咨询执行总工程师张国昊代表企业作《设计咨询牵头的既有建筑低碳改造探索与实践》主题分享。

  01中国方案破解全球工业转型“双零”密码

  凌文在致辞中指出,全球资源短缺与气候变化已从区域性挑战演变为系统性危机。中国作为全球唯一拥有完整工业门类的国家,拥有超过2500家国家级和省级工业园区,贡献了50%以上的工业产出,却也造成了全国超过30%的二氧化碳排放。零废零碳园区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抓手,更是突破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的战略引擎。《指南》首次将“零废”与“零碳”目标深度融合,填补了产业链协同减碳与循环经济标准化建设的空白。朱蕊表示,国家已将零碳园区建设纳入政府工作重点任务,目前全国累计培育491家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零碳园区的建设是绿色制造的集成升级,但目前还未形成统一的评价体系。《指南》为园区建设提供了有益探索,希望其开源开放的框架设计能够加速技术落地与生态协同。

  02产学研协同的创新实践

  姜文宁在致辞中指出,该《指南》是产学研协同合作的典范成果,系统地构建了覆盖“规划-建设-运营-评估”全周期的标准化框架,创新性地将“零废弃”与“零碳目标”结合,循环经济价值链与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目标协同,构建了一套符合经济、环境、社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路径。这一成果的落地,既为工业园区绿化、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操作的零碳园区建设路线图,也为政府提供了政策研究与规划的科学实践,又为企业优化投资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指南》主笔人、中建咨询总监、上海交大ESG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严允泽特别提到,《指南》独创“政策代码溯源系统”,每个指标均关联国内外政策原文出处,既解决了“做什么”,更明确了“为什么做”和“如何验证”等关键问题。从2023年开始,开展历史政策、数据依据、历史指标体系解读以及调研等系列工作,总历时600多天,形成当前的1.0版本,包含1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及66个三级指标。该体系将于2025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社会治理研究院官网开源发布。

  03行业共振:从标准到生态

  张国昊分享了建筑领域低碳改造的科研实践。中建咨询以产研结合的方式推动既有建筑低碳改造课题的成果转化,提出了设计咨询牵头的既有建筑低碳改造一体化集成服务的思路,打破了策划、建设和运营壁垒。通过示范项目和市场化推动的方式,在4个既有建筑群改造项目,以600万元投资实现年减碳608吨,资本收益率超10%,验证了“技术+金融”模式的市场化可行性。

  施耐德电气综能微网业务负责人黄弘扬展示了公司在智能制造与能源管理的创新实践。施耐德电气供应链通过践行“5R循环经济模式”实现废弃物零填埋;同时,通过AI赋能的能源管理、微电网、智慧楼宇等技术,在多家工厂提升绿色能源消纳,提升能效,获得经济受益的同时达成零碳目标。此外,施耐德电气打造的“绿色能源管理和绿色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已赋能各行业多场景客户加速零碳达成,例如该方案助力某光伏龙头企业实现了单位能耗降低12%。

  TÜV莱茵大中华区环境与可持续部门总经理桑坚忠聚焦国际认证体系,提出“碳足迹即竞争力”的核心观点,其中“产品护照”服务于宁德时代等电池行业代表性企业应对欧盟《电池法案》,通过全生命周期碳数据追溯,助力产品出口。莱茵重点推荐的GIS-LCA碳核算工具,可实现供应链碳排放“一张图”管理,为园区碳资产开发提供底层支持。

  中建咨询深入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围绕绿色低碳领域推出新能源、综合能源、低碳建筑、环境碳中和研究等双碳科技服务板块,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低碳城市标杆项目;同时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多次参与编制涵盖园区、社区、工业、景区等多类场景的近零碳排放区标准体系,推动实践成果向行业标准转化,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赋能。

  中建咨询总经理助理兼华东区域公司(中建苏高咨询)总经理马涛、华东区域公司相关人员等参加发布会。

中建集团微信

中建西南院微信

中建咨询微信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拖欠企业账款信访受理方式

Copyright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08010180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545号